欢迎您访问bet36官网站!

今天是     天气: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赣州市政协 >> 文史春秋
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 梅岭古驿道
发布者:肖信生 严小光 发布时间:2014-11-28 16:53:26

 
梅岭,又称大庾岭,位于江西大余县境正南面。岭巅的梅关,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最重要关隘,有“南岭第一关”之称。越关而过的梅岭古驿道,更是千年以来,“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的交通要冲,是“海上丝绸(瓷)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它对于统一祖国的南疆,沟通南北经济,促进国际交往和传播先进文化技术等方面,均发挥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颂。

  梅岭,居五岭之首,地跨赣粤两省。“其山延袤二百里,螺转九磴而上,山势峻险,磅礴高耸”、“形胜天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又称:梅岭“南扼交广,西拒湖湘,处江西上游,拊岭南之项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江西南面之“重险”,素为历代军事战略要地。

  梅岭最初设关为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十万大军翻越梅岭山隘进入岭南地区,统一了祖国的南疆。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控制,遂于梅岭要塞设置横浦关(古时大余又称横浦),拨以重兵戍守。


  作为祖国统一象征的梅关,历经千年仍屹立在梅岭山隘口上。关楼以砖石结构,东西横卧,紧连山崖,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跨赣粤两省。关楼南面墙上镶嵌阴刻“岭南第一关”匾额。南门两侧有清光绪癸未年春闽汀李化题“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的门联。北门关楼上方书有另一行体“南粤雄关”四字。东侧有一石磴为登关楼之路,西侧尚竖立一块清康熙年间的赭红石碑,上刻“梅岭”两个苍劲雄浑的大字。这些现尚存留下来的遗迹,是梅关古驿道繁荣历史的见证。

  隋唐以前,中国运销国外的商品,多以丝绸、茶叶为主。故从古都长安运往西方诸国之商道,有“丝绸之道”之称。隋炀帝时,由于大运河的开凿,从中原沿大运河南下,经扬州、溯长江而入鄱阳湖,再逆赣江、章水而上,逾大庾岭而进入广东,然后顺浈水、北江到达广州,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又一条主要通道。到了唐代,由于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业交往愈加频繁,广州成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大都会和重要港口。为了适应南北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颁旨内供奉张九龄督率民工凿修梅岭驿道,使拔地千仞、危崖百丈的梅岭山隘成为了一条“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官方驿道。

  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梅关的漕粮和茶盐运输量激增,淳化元年(990年),宋太宗为确保岭南经赣江而达汴京通道的畅通,在大庾设置了南安军。嘉佑八年(1063年),又在梅岭驿道的隘口上修建关楼一座,并立石表曰:“梅关”。

  元明时期,尤以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海运事业空前发展,国际交往更为扩大。当时,前来我国朝贡或通商的除东南亚的三十多个国家外,还有欧洲的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多从这条通道进入中原。而当时我国出口的商品,除丝绸、茶叶外,景德镇瓷器也作为重要商品远销国外。位于梅岭脚下的大庾城,就成为当时江西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的重要转运场所。赣商之所以跻身于明清十大商帮,地利是其主因之一。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中,梅岭古驿道虽有过曲折和兴衰,但基本上是繁荣昌盛的。“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实况。而梅岭南北的府城,亦随着商业交往的频繁而日趋发展。尤其是“乾隆初,海禁并撤,洋货骈臻,四方贸迁,络绎不绝,南安府(今大余)当江广之冲,遂成一大都会”。那时候的江西老表可是掏遍了别人的口袋。


  梅岭古驿道还以梅树众多,被誉为“梅花之国”。一入严冬,红白梅花拥满驿道,点点飞红,妍态迷人,朵朵银装,与雪争白。岭南岭北梅花又各不相同,南枝花落北枝始开,自古称异。为吟赏这独特的景观,梅岭南北陆续建起寄梅驿、红梅铺、憩云亭、望梅阁、通越亭、云封寺、六祖庙等楼台亭阁。许多文苑名宦路过梅岭时,都见景生情,吟诗作赋,刻石题碑,为这条繁荣的古驿道添彩增辉。南朝陆凯,路过梅岭时,适逢寒梅盛开,即兴赋诗一首:“折梅逢驿道,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描绘梅岭最早的一首咏梅诗。北宋时,苏轼贬官海南,路过大庾,欣见岭上红梅怒放,触景生情,吟咏《庾岭红梅》诗一首:“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据记载,仅《大庾县志?艺文》中,就收辑张九龄、宋之问、刘长卿、沈佺期、苏轼、张九成、文天祥、聂古栢、汤显祖、戚继光、解缙、戴衢亭、袁枚等历代名人的传世佳作二百余首,构成了梅关古驿道清香不绝的梅文化。


  因为这条古驿道,便有了千古绝唱《牡丹亭》。这美丽的景致,使得临川才子汤显祖两次逗留南安,驻足流连,心意拱动。在这里,他倾心着墨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又名《杜丽娘还魂记》),讲诉一个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文因景颂,景因文传。充满“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的《牡丹亭》,使汤显祖赢得“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南安牡丹亭更是因此名扬四海,其声誉也不亚于滕王阁和黄鹤楼。


  “光照临川笔,春分庾岭梅”。牡丹亭以其独有的魅力,令代代文人墨客魂牵梦绕。途径大庾岭南北的文人骚客,无不来此寻幽探胜,留下佳词丽句,至今南安府志和大余县志记有不少关于牡丹亭的感怀诗篇。1963年,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来到大庾岭下,在牡丹亭旧址挥毫写下赞语:“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金沙”(大余有“世界钨都”之称,金沙是指大余产的钨金矿)。

  梅岭虽依旧,梅花总报春。行走在梅林成荫的古驿道上,千年的历史仿佛就在昨天,每一块沧桑的石阶上清晰地留下了昨天的繁华印迹。梅岭古驿道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其昔日的辉煌和保存完整的原始风貌,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追寻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并将伴随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之春风,再度名扬天下。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政协、大余县政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隐私保护 | 使用帮助 | 常见问题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Copyright 2007 www.xyhldw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7223号
联系电话:0797-8392863 联系邮箱:gzszxxcc1744@126.com 技术支持:网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