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生产让“菜篮子”不再“沉甸甸”——来自于都县的蔬菜生产与供给调查
发布者:华晓林、李志贤 发布时间:2013-12-18 22:16:59
“菜篮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价格涨跌明显影响人们生活支出,而这又和蔬菜种植面积和供应量密切相关。对此,近期于都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蔬菜生产与供给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了解到该县近年来在促进蔬菜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0.3万亩,新建蔬菜大棚350余亩,其中多连体蔬菜大棚150余亩。蔬菜基地建设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丰富了广大居民“菜篮子”。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该县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供应不足,价格持续上涨;专业菜地锐减,占补严重失衡;资金扶持有限,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含量不高,难以快速发展;市场建设滞后,市场流通不畅。为此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基地建设。一是保障蔬菜生产用地,将现有蔬菜基地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保护范围,尽量避免因城市发展而大规模占用现有蔬菜基地土地,最大程度保护蔬菜基地面积。二是将蔬菜基地土地占用过程中“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落实到位,确保种植面积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三是升级改造现有蔬菜基地,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应按照 “市场定位、突出特色、区域布局”的原则,引导农户建设集约化程度高、适度规模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标准化菜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二、实施政策扶助,培育经济实体。一是争取省市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完善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和设施栽培,支持蔬菜基地做大做强。二是政府出台蔬菜产业扶持办法。加大对发展蔬菜的宣传力度,提高菜农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增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新蔬菜基地通过整地等办法进行土壤改良,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资金,解决修建排灌水渠、购置保温大棚和耕作机械等基础设施。四是对菜农实行政策性补贴,按蔬菜的种植面积实行直补。五是鼓励农民积极组建蔬菜协会,发挥协会作用,帮助农民与市场对接,发展订单农业,解决产品营销问题。
三、搞活市场流通,降低供应成本。一是加大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对现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扩充体量,完善功能;加快蔬菜市场建设,解决市场供应源头管道太窄,有效破解市场垄断和人为推高菜价的问题。二是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出台中心城区蔬菜直销市场和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用科学有效的办法管理市场,让市场真正起到服务产销,平抑菜价,方便群众的作用。三是积极扶助和培育蔬菜销售经营组织。发展蔬菜经纪人队伍,建立蔬菜绿色通道,使本地蔬菜与大市场接轨。引导农超对接,基地与配送中心、社区对接,拓展销售渠道。设立菜农直销摊位,允许菜农定点限时直销,减少中间环节,抑制哄抬菜价的现象。
四、强化服务措施,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加强蔬菜生产的服务与指导。采取送科技下乡、提供上门服务、宣讲种植技术知识到田头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地抓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注重发挥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切实加大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力度。二是优化蔬菜品种品质和生产规划布局。深入田间地头为蔬菜基地发展提供规划、项目申报等服务,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有机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挑选优质蔬菜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提高蔬菜种植技术水平。加强信息服务,及时提供菜价、气候、虫情、灾情报告,增加生产环节科技含量,强化蔬菜种植区环境保护,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防治病虫。严禁高残剧毒农药在蔬菜上使用,注重从源头上控制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居民吃上“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