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履行三“为民” 争做群众贴心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12-09 09:53:40
“照镜子、正衣冠、勤洗澡、治治病。”一场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新时期群众工作做细、做实,是我们县级政协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如何在为民办事、为民作风、为民思路方面有新突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为民办事不务虚名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特别是我们所处最基层的县级政协工作,说到底是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实打实为群众办好事。一要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为群众谋福祉。“天下顺治在民富”。我们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议题,主动协商议政,使党政的各项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符合群众利益。要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抓住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致富思路,落实致富措施。在摸清民情社情的基础上,帮助群众找准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力求提出富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富民惠民之策。二要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帮群众解难事。针对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我们基层政协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当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多做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多做联络感情、理顺情绪的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矛盾纠纷的处理。特别是在处理征地拆迁矛盾、化解医患纠纷、维护重大项目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疑难信访问题等方面,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并把食品、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治安等民生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通过提案、视察、调研等各种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一些、生活更愉悦一些。三要在群众“最想”上求实效,为群众办实事。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办理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中,由于方法不对路,往往好事没办好、实事没办实。为此,作为我们县级政协要扬优势,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之难、生活之困。要多做惠及民生的好事。经常组织委员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送岗位”下乡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要善解遍及群众的难事。政协组织和委员要将外出务工户、孤寡病残户、贫特困户、移民搬迁户、空巢老人户等特殊人群作为帮扶重点对象,做到缺劳力帮劳动,缺技术帮服务,缺智力帮指导,缺资金帮投入,解除群众发展顾虑和困难。要善办顺乎民心的实事。要通过支援灾区、爱心救助、结对帮扶、捐资助学、参与公益建设等方式,积极向灾区及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广施善举,回报社会。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政协委员参加帮扶的项目有110个。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扶贫帮困等方面,委员捐赠资金130万元。通过这一履职新平台,找准了基层政协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结合点,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
为民作风要雷厉风行
服务群众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笔记本上,要雷厉风行落实到行动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要放下架子在距离上接近群众。唯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深刻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才能建立起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政协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要下苦功夫沉下去,经常和老百姓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干一样活,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要将政协组织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领域延伸到最基层, 下移重心接“地气”,搭建委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让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二要服下身子在行动上跟近群众。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用文件、用会议联系群众,把群众路线“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我们政协工作者要在服务群众中取信于民,主动深入边远山村,了解乡情、村情、民情;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事、民事、家事;深入农家小院,记录所见、所思、所愿;使百姓的许多疑惑和困扰,在交流中释放,在沟通中化解。三要耐下性子在作风上贴近群众。政协工作环境宽松弹性大,软任务多,硬任务少,容易导致政协干部在工作上懈怠,作风上飘浮,有的甚至脱离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改进和加强政协机关工作作风,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政协工作的有效抓手。要注重发挥政协党组的带头引领作用,努力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年龄大了少添乱”等不思进取、不愿多为群众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带头包保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看病、子女上学、建房和发展生产等问题。要注重发挥政协机关党员干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亦要深入到所联系的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以及联系户家中,听取意见、增进感情,扶贫帮困。要注重发挥政协委员中的人才优势,在政协委员中实施以“访民情、表民意、聚民智、借民力、惠民生、化民怨”为主题的“连心桥”工程,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效。
为民思路要推陈出新
当前,群众工作的形式、特点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群众工作,县级政协组织必须在追求“三新”中提高群众工作实效。一要在观念上求新。在新的形势下,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需求和行为方式多样性,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作为县级政协组织,我们处于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前沿,直接面向基层群众。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是各界群众利益的交汇点、群众矛盾的易发点。因此,要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协工作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充分激发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扩大基层政协在群众中的影响,提升基层政协在社会上的形象。二要在方法上求新。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探索委员走近群众的新方法。按照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以专委会和委员活动小组为单位,实行每个委员活动小组对口联系一个社区或行政村,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同时要大胆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新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建立了大余县政协委员QQ工作群,通过设立“委员信箱”、网站开通“主席信箱”、走访约谈政协委员、聘请群众为特邀信息员等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受到了较好的效果。三要在机制上求新。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采取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三联”办法,通过“走访联谊月”、“界别活动周”、“委员谈心日”等方式,进一步做细群众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政协联系网络群众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政协联系群众的触角向网络延伸,通过网上新闻发布、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网上问政等,倾听群众的诉求。
铁肩担道义,基础在百姓。做好群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说立行,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使“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在新时期政协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光大。
(吴昌星 作者系大余县政协主席)
为民办事不务虚名
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特别是我们所处最基层的县级政协工作,说到底是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实打实为群众办好事。一要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为群众谋福祉。“天下顺治在民富”。我们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议题,主动协商议政,使党政的各项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符合群众利益。要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抓住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致富思路,落实致富措施。在摸清民情社情的基础上,帮助群众找准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力求提出富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富民惠民之策。二要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帮群众解难事。针对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我们基层政协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当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多做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多做联络感情、理顺情绪的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矛盾纠纷的处理。特别是在处理征地拆迁矛盾、化解医患纠纷、维护重大项目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疑难信访问题等方面,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并把食品、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治安等民生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通过提案、视察、调研等各种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一些、生活更愉悦一些。三要在群众“最想”上求实效,为群众办实事。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办理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中,由于方法不对路,往往好事没办好、实事没办实。为此,作为我们县级政协要扬优势,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之难、生活之困。要多做惠及民生的好事。经常组织委员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送岗位”下乡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要善解遍及群众的难事。政协组织和委员要将外出务工户、孤寡病残户、贫特困户、移民搬迁户、空巢老人户等特殊人群作为帮扶重点对象,做到缺劳力帮劳动,缺技术帮服务,缺智力帮指导,缺资金帮投入,解除群众发展顾虑和困难。要善办顺乎民心的实事。要通过支援灾区、爱心救助、结对帮扶、捐资助学、参与公益建设等方式,积极向灾区及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广施善举,回报社会。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政协委员参加帮扶的项目有110个。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扶贫帮困等方面,委员捐赠资金130万元。通过这一履职新平台,找准了基层政协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结合点,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
为民作风要雷厉风行
服务群众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笔记本上,要雷厉风行落实到行动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要放下架子在距离上接近群众。唯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深刻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才能建立起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政协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要下苦功夫沉下去,经常和老百姓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干一样活,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要将政协组织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领域延伸到最基层, 下移重心接“地气”,搭建委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让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二要服下身子在行动上跟近群众。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用文件、用会议联系群众,把群众路线“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我们政协工作者要在服务群众中取信于民,主动深入边远山村,了解乡情、村情、民情;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事、民事、家事;深入农家小院,记录所见、所思、所愿;使百姓的许多疑惑和困扰,在交流中释放,在沟通中化解。三要耐下性子在作风上贴近群众。政协工作环境宽松弹性大,软任务多,硬任务少,容易导致政协干部在工作上懈怠,作风上飘浮,有的甚至脱离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改进和加强政协机关工作作风,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政协工作的有效抓手。要注重发挥政协党组的带头引领作用,努力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年龄大了少添乱”等不思进取、不愿多为群众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带头包保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看病、子女上学、建房和发展生产等问题。要注重发挥政协机关党员干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亦要深入到所联系的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以及联系户家中,听取意见、增进感情,扶贫帮困。要注重发挥政协委员中的人才优势,在政协委员中实施以“访民情、表民意、聚民智、借民力、惠民生、化民怨”为主题的“连心桥”工程,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效。
为民思路要推陈出新
当前,群众工作的形式、特点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群众工作,县级政协组织必须在追求“三新”中提高群众工作实效。一要在观念上求新。在新的形势下,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需求和行为方式多样性,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作为县级政协组织,我们处于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前沿,直接面向基层群众。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是各界群众利益的交汇点、群众矛盾的易发点。因此,要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协工作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充分激发基层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扩大基层政协在群众中的影响,提升基层政协在社会上的形象。二要在方法上求新。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探索委员走近群众的新方法。按照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以专委会和委员活动小组为单位,实行每个委员活动小组对口联系一个社区或行政村,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同时要大胆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新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建立了大余县政协委员QQ工作群,通过设立“委员信箱”、网站开通“主席信箱”、走访约谈政协委员、聘请群众为特邀信息员等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受到了较好的效果。三要在机制上求新。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采取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三联”办法,通过“走访联谊月”、“界别活动周”、“委员谈心日”等方式,进一步做细群众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政协联系网络群众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政协联系群众的触角向网络延伸,通过网上新闻发布、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网上问政等,倾听群众的诉求。
铁肩担道义,基础在百姓。做好群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说立行,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使“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在新时期政协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光大。
(吴昌星 作者系大余县政协主席)